青海尖扎生态有机藏茶种植研发基地
千百年来,藏茶作为藏区人民“旦夕不可或缺”的生命之饮,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世代相传的藏茶文化。相传在吐蕃王朝都松莽布支赞普时期(公元676—704年在位),病中的赞普偶然捡到一只小鸟衔来的树枝,枝条上几片青嫩的叶子,让赞普很为动心,便扯了几片绿叶放入口中细嚼,顿觉神清气爽,身体轻快,于是命大臣寻找这种树叶。大臣找到这种树叶后才知是茶,带回献给赞普。赞普经常食用,身体逐渐好转。从此,茶便成为吐蕃宫廷一种珍贵的保健药物,藏茶因此被誉为“天界甘露。
藏茶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畅通,“茶马古道”的逐步形成,向周边辐射,远销至亚洲各地,甚至达到欧洲。西藏古谚有云:“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藏茶原料内含物很丰富,制作工艺繁复,有效成份茶多酚、纤维素、茶红素、维生素等平衡了以肉食为主的高原民族的膳食结构,正所谓“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饮藏茶既解腻顺食、满足生理之需,其浓烈的天然老茶香,琥珀般的汤色和其他饮料不可替代的口感,又可使人处于一种快怡舒畅的精神状态。十世班禅活佛曾作诗赞美藏茶:“煦风送暖催春意,碧玉绿叶舞新姿,馨香扑鼻味醇美,雅安藏茶引嘉宾。”藏茶文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指出:“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第74届联合国大会12月19日通过决议,将每年5月21日定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青海尖扎生态有机藏茶种植研发基地充分利用黄河谷地土壤肥沃、无霜期长、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无污染,适宜茶树、柳兰、花叶海棠等多种经济植物生长的区位优势,贯彻青海省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建设四个藏茶种植基地。其中,一、二号基地在尖扎县马克唐镇要其村,三号基地在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村、四号基地在茶文化发源地、茶马古道起始地四川雅安蒙顶山。
青海尖扎生态有机藏茶种植研发基地采用藏茶茶园观光和体验结合的方式,是青海省唯一茶旅融合的产业。“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基地+景区+互联网”的产业化、市场化模式,以田园综合体经济,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践行习总书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思想,积极响应国家“农村振兴战略”,邀请全国人大代表诺尔德为政策顾问,青藏高原中藏药材研究专家许生胜教授,以科研促进产业发展,全力打达顿、班乾等藏茶品牌,被黄南州林业局授予 “黄南州藏茶种植示范基地暨藏茶第一社”称号。三号基地所在地德吉村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享有“中华黄河谷地藏茶第一村”的美名。
青海尖扎生态有机藏茶种植研发基地立足青海黄南藏区,依托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的顶层设计,顺应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致力于藏茶文化的传播,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微薄之力。
青海尖扎生态有机藏茶种植研发基地有幸请到藏区著名的词、曲作家昂旺文章、周拉加、阿珂东子共同创作《茶歌》、《请到茶乡来做客》等脍炙人口的藏、汉语歌曲,由藏族著名实力派歌手宗喀·多杰才让和仁青卓么演唱后,使青海尖扎的藏茶文化和人文景观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查看完整]
留言评论